從現場痛點出發:施賀先生用 Ragic 打造靈活的企業解決方案

施賀先生與 Ragic 的相遇
施賀先生經常在東京與台灣之間往返,專門協助中小企業推動數位轉型(DX),同時也提供翻譯與現場導入支援。從製造業到不動產業,施賀先生長期在業務系統導入的現場,協助企業釐清流程、改善效率。
在這樣的實務經驗中,他發現許多企業面臨的共通困境是:資料一多、一雜,仍然靠 Excel 管理,容易造成版本混亂、資訊落差;但要導入傳統資料庫系統,卻又過於僵化,難以跟上實際流程的變化。
某次與朋友閒聊時,對方介紹了 Ragic:「這應該很適合你這種能自己設計流程的顧問。」施賀先生起初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註冊帳號,沒想到實際使用後的感想卻是
「這正是我一直在找的工具。」
從那之後,他開始將 Ragic 納入顧問支援工具之一,在企業面臨資訊系統瓶頸時,提出更多元且務實的解決方案。
導入契機-紙本文件與 Excel 導致的管理混亂
在與客戶討論導入方案的過程中,施賀先生常看到生產現場的紙面紀錄與 Excel 管理交錯使用——例如機台的運轉記錄要先手寫在紙上,再交由辦公室人員輸入,流程繁瑣且容易出錯。
開始試用 Ragic 後,這些問題逐步獲得改善。手機或平板即可直接輸入與查詢資料,甚至能掃描 QR code 即時帶出記錄,省去回到辦公室再整理的時間。
導入 Ragic 的四大理由
1. 與 Excel 類似的操作介面與完善的學習資源
Ragic 的操作邏輯與 Excel 相似,並支援直接用 Excel 檔匯入與匯出,讓有試算表經驗的使用者能快速上手,大幅降低了導入初期的門檻。加上完整的官方文件與多語系教學影片,任何人都能在數週內掌握多數功能並投入實際應用。
以前導入新系統員工通常要花兩三個月才可以大致熟悉,現在不到一個月就能獨立作業。
「不少新人在短時間內就能獨立作業,甚至懂得比我還多!這讓導入初期的培訓成本幾乎可以忽略。」
2. 客製化彈性高
相較於其他軟體,Ragic 的欄位、流程與權限設計幾乎不受限制,能根據不同專案與產業需求快速調整。例如在製造業專案中,可以為不同客戶建立專屬流程;在不動產管理中,則能快速新增或調整物件欄位以因應市場變化。
「我可以在客戶現場邊聽需求邊修改系統,不必轉交技術團隊修正,讓溝通變得直接又有效率。」
3. 跨表單關聯與資料整合
Ragic 含有多種連結工具,不僅能在單一表單內即時調取並修改其他表單的資料,也能透過不同模組之間的連結,讓整間公司在同一套系統中實現完全整合。
「以前不同部門的檔案分散在各處,對齊數據需要花上好幾天。
現在一查就是最新版,不同部門看到的都是同一份資料,減少了重複作業,也避免了溝通落差。」
4. 支援行動裝置的即時操作
Ragic支援行動版 App,只要有網路,用戶在隨時隨地都能即時上傳、查詢與更新資料。不論是製造業常見的「倉庫盤點」或服務業的「現場簽收」等狀況,都可以透過行動裝置即時更新,並隨時查閱過往紀錄,確保資訊即時且完整。
「外勤人員在現場就能填寫資料或做完判斷,對效率與專案進度幫助很大。」
對 Ragic 的未來展望
施賀先生分享,目前正與一家智慧眼鏡開發公司進行串接測試。雖然尚未正式導入,但已透過 API 連結智慧眼鏡與 Ragic:現場人員只要戴上眼鏡並掃描代表客戶的 QR code,便能立即顯示公司內部與該客戶相關的完整資訊;未來甚至有可能直接透過裝置修改資料。
他認為,這類 AR 應用若能落地,不僅能有效協助第一線人員取得即時資訊,也有望成為「硬體 × 軟體」的整合解決方案,替 Ragic 在日本市場打開不同的導入切入點。
此外,施賀先生認為Ragic 的價值不僅限於解決單一部門的課題,更能彈性融入不同產業、不同規模的組織,從現場到管理層皆能受益。然而,在推廣過程中仍面臨挑戰,例如日本的 IT 部門對新系統較為保守、Ragic 在日本的品牌知名度仍需提升,以及跨部門導入時的流程整合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疑慮,他積極累積跨產業的 PoC(概念驗證)案例,並針對 IT 與管理層製作風險控管與維運方案說明,以降低導入障礙。同時,他也將持續深化與既有合作夥伴的專案,探索更多 Ragic 與硬體設備(如智慧眼鏡、手持掃描器)整合的應用場景,並提供完整的整合解決方案,逐步幫助Ragic 拓展日本市場。
「只要碰過 Excel,就能很快上手。
剩下的,就是我們怎麼善用它,讓工作更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