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17/11/06,原标题:电视的未来?万人参与的实况益智问答App“HQ Trivia”怎么红起来的。之后半年 HQ Trivia 有许多新发展,因此 2018/05/04 更新本文,包括更新相关数据与融资新闻。
英语新创圈颇有人气,讨论科技新创与并购为主的 Podcast 节目 Aquired 在 2017 年年底做了个常见的年终回顾题,主持人 Ben 和 David 细数去年有趣的科技事,包括最棒的科技新闻,热门大事,今年预言....等等。
讨论到去年的“年度 APP”时, David 选了老早就不是 APP 界新面孔的 YouTube ,因为“去年没有任何新的 APP 让我感兴趣,只有 YouTube 让我发现新面向”。Ben 则在检视了手机页面之后,挑出了他去年唯一新增的 APP:“HQ Trivia”。
在 Ben 聊 HQ Trivia 的当下,这个主打益智问答现实秀的 APP ,推入出还不满 5 个月,而且还没有正式的 Android 版(只有 iOS 版),光凭 iOS 版下载量就已接近百万,订户实况答题的同时上线高峰达 40 万 (后来又攀升到 60万)。这个 APP 为何能和大咖 YouTube 比肩,在订户越来越疲乏、懒得下载新 APP 的年代,冒出头来成为(北美地区 APP 市场的)年度新星?
HQ 可说是历史悠久“电视直播益智游戏节目”的 APP互动版,和电视节目最大的差别就是人人都是参赛者、大家都能领奖金。下载“HQ Trivia”,登记、短信认证帐号后,就成为有参赛资格的 APP 订户。
每天固定两个时段——起初是美东时间晚上九点和下午三点(台湾时间每天早上十点、凌晨四点),HQ会推送通知订户参加益智问答比赛。进入 APP ,快节奏配乐和色彩缤纷屏幕动画提示下,比赛将会开场,西装笔挺的主持人现身讲解游戏规则。
主持人将会连续问订户 12 个问题,天文地理科技文学等类型都有,程度从简单到困难,从“哪个州在密西西比河西边?”这种地理白痴都有机会猜到的,到“(知名英国家具工匠)Thomas Chippendale 喜欢采用桃花心木、花梨木还是乌木?”这种会想大喊见鬼了谁会啊的题目都有。
屏幕秀出题目和答案选项,点击屏幕作答后,答题正确晋级,答题错误就被踢出比赛,在旁边当观众。每题只有十秒钟时间,节目十几分钟就结束,所以你可没空 Google 作弊。最终,12 题全对的订户,可以在结尾画面中风光一下、登上排行榜,并且(最重要的)平分该时段 HQ 提供的奖金。
早期一般来说,一次奖金是 250 美元,但有时加码到 500、1000 美元,现在也时不时有数千美元到数万美元的总奖金。以每次平均十多人赢答题奖金来算,获胜者最少可分数十到数百美金不等的奖金,虽然多数时候比不上电视节目的百万大奖,也够刺激人的肾上腺素了。(HQ 创办团队后来在受访时透露,之后也希望出现一次百万元美金的高额奖金)
加上中间穿插主持人的插科打诨、动画配乐、下方留言版众多订户刷屏式的留言,结束实时秀出得奖订户的头像,都让实时对战的刺激和趣味气氛升到最高点。
根据科技媒体 TechCrunch 和 The Verge 报导,2017 年 10 月中,HQ 每次比赛参与的订户大约三千人,但不到半个月,高峰同时上线订户已暴增到约三万人,很多人时间一到就到手机前报到,杀红了眼。 (更新:2017 年底的新数字已达到 40万人)
把HQ推入上热门益智游戏榜单的是硅谷创业老手 Rus Yusupov 和 Colin Kroll,这对搭挡一直聚焦影音领域创业,前一个代表作是2013年推入出的短影音应用 Vine ,主打限时六秒钟的视频,产品推入出前团队就被 Twitter 收购,一度达到 2 亿订户,但 2016 年 Twitter 决定终止 Vine 服务,已离开 Twitter 的 Rus Yusupov 当时还懊悔地公开发推入文说:“别卖掉你的公司(Don’t sell your company)!”
(不过, HQ 红了之后,关于创办团队在 Twitter 的风评也传出另一种说法,例如这篇 ReCode 的报导就指出, Colin Kroll 在Twitter时期的“某些行为问题”甚至曾让一些创投却步,迟疑不敢投资。这些甚至涉及硅谷乃至全球注目的 # MeToo 议题)
Rus Yusupov 和 Colin Kroll 离开 Twitter 之后没有放弃耕耘新点子,2015 年两人创办Intermedia Labs,短短两年内,在HQ推入出前就做了两个和影音有关的应用“Hype”和“Bounce”,但都不红,到了HQ才有点扬眉吐气的味道。
为什么HQ能吸引万人参与?很多评论都认为,既是“游戏”也是“网络直播节目”的HQ,在影视效果和游戏设计两面向都表现优越,两相加乘抓住了订户的心。
首先,它把电视节目“综艺秀”的味道发挥得十足。不管美国或台湾,很多人小时候都参与过“百万大挑战”(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或是 Jeopardy! 和 Wheel of Fortune)这类经典益智问答节目大红的年代,对答题规则、刺激和趣味之处都很熟悉,HQ将这些经典的电视节目效果,一一转化为节奏更快、参与度更广、碎片式的影音语言。
HQ 的创办人本来就可说是网络影音新形式的弄潮儿,主持人、喜剧演员 Scott Rogowsky 之前在 YouTube 发布地铁上看自制歪书的视频而红,可见也深谙社群时代影音之道。早期电视益智节目的高潮往往集中在参赛者进入高额奖金的生死关卡,需要花上很大成本培养观众与参赛者同理的感情,奖金也必须高到戏剧化的程度。 HQ 拷贝了奖金的诱惑与过关的紧张、狂欢感,但也同时用流畅的流、到位的直播技术、手机游戏性质,把节奏压缩得更快、拿奖金的欢喜打散、扩散到更多人身上。
它的游戏设计也能抓住人心。 The Verge 分析, HQ 和先前红遍全球的任天堂宝可梦(Pokemon)一样,运用了游戏设计里“约定动机”的技巧,要求订户在约定好的时间、约定好的情境下,放下一切手边的事,响应它的召唤,这不只让游戏显得更紧凑有趣,订户也付出更多专注和情感;当然,对许多人来说,真金白银的奖励,也比游戏虚拟奖品更有感。也因为它影视与游戏的双重性质,只要持续受欢迎,变现不难,模式也不难想像,例如厂商赞助奖金、题目、穿插广告等。
( HQ 让人想起台湾几年前红极一时的益智问答游戏“知识王”,只是知识王当时“实况直播”、电视节目的综艺味道没有那么强,也以虚拟奖励为主。)
系统问题:相较于其他形式的网络服务,HQ 实况答题的模式,很考验系统对于瞬间流量的乘载力,因为所有订户都是集中在一天总和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上去玩,一结束就马上离开。同时作为一个正在成长期的新创,订户规模窜升的速度也会让每天都是新的挑战。
HQ 有过好几次游戏玩一半完全崩溃,几分钟之后召集订户回来再玩一次的纪录,某些关键时刻的 lag,也让深信自己本来拿得到奖金、却因为 lag 没答到题而被系统踢走的订户超不爽。不过,这种系统挑战算是新创公司甜蜜的负荷吧。
创办团队问题:除了前面提到的风评问题,HQ 红了之后 Rus Yusupov 也惹出过风波。
融资:其母公司今年已经做了新一轮募资,根据ReCode这篇报导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 领投,估值达一亿美元。
在此之后的同类型应用:2017 年底,中国网络圈也兴起了“直播答题”风,一度成为新的商业风口,很多人直指是效仿 HQ Trivia 。台湾也有直播厂商做了 17Video 和 Up 答人秀。
未来:HQ 有个好的开始,但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维持订户的新鲜感,让他们愿意继续忠诚的报到。本文作者的朋友在 HQ 上线早期,每天一看到 APP 推送召唤,就冲上去玩,但半年后的今天,他已经弃追很久了...
Rus Yusupov 对这个问题有比较乐观的看法,今年稍早他告诉 Bloomberg 的记者:“《危险边缘》(Jeopardy!,六十年代的智力竞赛节目) 能做30年,为什么我们不能?”